站內搜索

媒體焦點

媒體焦點

物產天下  聯通世界

《新安全》雜志丨書寫生態文明新畫卷

2023-07-17 責任編輯:管理員

完成荒山綠化4.635萬畝,全省第一;

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5%,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8天,全省第一;

水質全市28個國、省控斷面均值達標率100%,國控斷面優良率全省第一……

這是2022年山東省濟寧市為保障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交出的答卷。

濟寧,一座因資源而興的城市,豐富的礦產資源帶動了濟寧發展,同時也給生態安全留下了歷史欠賬。煤炭曾經是濟寧的底色。作為國家重點規劃建設的14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濟寧探明煤炭儲量累計150億噸,占山東省的53.8%。煤炭,這塊“黑金”給濟寧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也給濟寧生態帶來深深烙印。采煤區塌陷、河湖污染、重污染天氣等生態安全問題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提醒著濟寧人民。

濟寧又是那么特殊。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貫穿微山湖,沿京杭大運河北上,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既是政治任務,也是內在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京津冀及周邊重點區域“2+26”城市,空氣質量優良意義重大;黃河穿濟寧而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號角已然吹響……

怎么辦?如何辦?濟寧人進行了艱苦探索。

640 (7).jpg

濟寧港航梁山港的集裝箱貨車和貨運船隊。

轉型升級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船笛陣陣,起錨遠航。

在濟寧梁山港,一艘艘滿載貨物的液化天然氣(LNG)船舶,順京杭大運河南下,讓這條流淌千年的“黃金水道”再現勃勃生機。

梁山港處于瓦日鐵路與京杭大運河的黃金交叉點,是“西煤東運”和“南煤北運”的咽喉要地,是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物流樞紐,更是保障山東煤炭供應的主力軍。

堅定不移走生態安全優先、綠色低碳、“公鐵水”多式聯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濟寧市委、市政府給梁山港的精準定位。早在2020年8月,梁山港108輛LNG新能源運輸車就完成掛牌運營。投資2000余萬元,組建了江北內河第一支LNG新能源船隊。與此同時,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開展“千船計劃”與“氣化運河”行動,引領轄區7000余艘柴油動力船舶推廣使用新能源,發展綠色安全航運。

在距離梁山港100多公里的鄒城市白馬河畔,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濟寧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建設正在全力沖刺,力爭今年年內實現第一艘新能源船舶下線試航。

“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是濟寧能源布局內河造船領域的重點項目,高質量新能源作為動力的船舶普及必將塑造我國內河航運發展新格局。”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琦表示,未來這一項目可成為我國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標桿工程,成為連接南北、通江達海、內河航運綠色安全發展的裝備制造牽引龍頭項目。

港航物流產業是濟寧市重點打造的產業集群之一,也是該市引導產業布局、開發沿運河經濟帶和實施“以河興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托。高起點定位,走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之路,濟寧市早有謀劃。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今后五年濟寧將按照綠色化、智慧化、標準化、現代化標準布局億噸港口,大力發展新能源、集裝箱運輸船舶,強力攻堅現代港行物流產業。注重生態安全的綠色化被放到首要位置。

寧德時代140億元投資落子濟寧。不到一年前,這則重磅消息曾震撼全國。而現在這個位于濟寧市顏店新城的新能源項目已然進入建設施工最緊張的階段。寧德時代新能源項目是濟寧市近年來招商引資的最大產業項目,對濟寧市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制造業強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近年來,濟寧市精心籌備布局儲能裝備全產業鏈,培育發電裝備和綠色能源兩個新增長極,逐步形成了以兗州區、曲阜市、微山縣、金鄉縣、經開區等縣(市、區)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形成了以圣陽電源、中北潤良為代表的儲能裝備產業鏈,以新風光、華尚電氣、中科泰陽為代表的發電裝備產業鏈和以華春新能源、納鑫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能源產業鏈,新能源產業初具規模。

資源型城市轉型,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經濟效益與生態安全并重的道路上,濟寧步履鏗鏘。今年起,濟寧制定《濟寧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十項重點任務開展工作,打造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示范市,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7000億元,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左右。

640 (8).jpg

寧德時代大樓的光儲充檢智能充電站。

防治污染  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大湖天光,美不勝收。

眼下,中國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即將進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10萬畝野生荷花含苞待放,魚蝦成群,群鳥翔集,游客如織。微山湖南陽島映月樓酒店的朱老板忙得不可開交。“湖水水質越來越好,景色越來越美,微山湖創5A級景區又成功了,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咱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老朱邊忙著安排游客住宿,邊高興地說道。

老朱是地道的微山人,祖祖輩輩都靠這片湖水生活。前幾年,他看到島上旅游生意紅火,果斷開了這家漁家特色飯店,主打微山湖原生態全魚宴,生意很是紅火。

優良生態帶來的紅利,正在逐漸顯現。據統計,今年以來,微山湖旅游區熱度持續攀升,截至目前全縣共接待游客52.1萬人次,旅游行業收入3.9億元。

但從生態安全問題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痛,微山人也深埋在心底。

20世紀80年代,大湖周圍工業化進程加快,污染隨之而來,微山湖一度被稱為“醬油湖”。2002年,南水北調一線工程啟動,微山湖成為重要的輸水通道和調蓄湖泊。濟寧市以刀刃向內、自我革新的勇氣,全力推進南四湖水污染綜合治理和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池塘退養,全力保障“一湖清水北上”。

關停污染企業、整治煤礦、退漁還湖、退耕還濕、清理光伏項目、人工放流……十年間,微山縣湖區9家煤礦礦業權完成退出,6家違規光伏項目被拆除并完成生態修復,湖內22.85萬畝網箱網圍全部清理,核心區10.6萬畝、緩沖區7.4萬畝池塘完成退養,以短時犧牲GDP的增長換取微山湖長久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如今,微山湖常年穩定保持Ⅲ類水質,局部水域達到Ⅱ類水質,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恢復,鳥類221種、魚類78種、水生植物74種,碧波浩渺、魚躍鳥飛、蘆葦搖曳的生態美景再次呈現,處處可見“兩山論”向縱深實踐的嶄新篇章。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題中之義。

濟寧太白湖新區位于濟寧城區南部,大詩人李白曾在此地結廬居住。太白湖新區積極作為,以人工濕地功能提升、城市環保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為路徑,軟硬結合加大整改力度,全力打造“天藍、水清、地凈”的生態新區,既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也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現在,太白湖新區不但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景色也越來越美了,我們一家經常到湖邊來玩,孩子一到這兒就舍不得離開……”一提起這兒的生態環境,家住太白湖新區的李先生就如數家珍。

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生態安全保衛戰,濟寧實行指揮部運行機制,列出責任清單,建立“市級領導分工督導、市直部門包案督辦、縣級黨委政府負責落實”的包保督導制度;建立“一河一專班”和河(湖)水質斷面包保機制,扎實開展水質保障行動,市縣一體推動水質隱患問題整改落實,簽訂市級、縣級聯防聯控協議;編制市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指導6個縣編制縣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一項項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舉措得到有效落實。

生態修復  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荒山披綠,再展新顏。

初夏時節,鄒城市四裕山上,到處郁郁蔥蔥,綠意盎然。沿石階而上,俯瞰整個山區,風景更加宜人。空氣中彌漫的清新氣息,讓人不由得深深呼吸。護林員王廣芹哼著小曲、拿著工具,進山巡視。“以前這里就是光禿禿的荒山,現在山上的樹多多了,我每天來這里上班能有75元的收入,特別開心。”王廣芹是鄒城市香城鎮張馬村村民,近幾年當地開展荒山綠化工作,她在山上當上了護林員,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濟寧市創新工作模式,將荒山綠化與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把荒山綠化打造成生態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進一步釋放了荒山綠化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植樹節,濟寧市組織4800多名機關干部、志愿者在泗水縣鳳凰山、魚山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上至濟寧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下至普通志愿者齊上陣,揮鍬鏟土、扶苗填坑,助力荒山綠化。

2022年濟寧市啟動荒山綠化三年行動,推進尼山區域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等重點任務,計劃植樹約550萬株,誓在三年內消滅6.76萬畝宜林荒山。

工作中,濟寧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荒山綠化工作指揮部,市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逐山頭建立責任清單,落實責任人和責任事項,納入市林長制年度工作考核任務。為提高栽植成活率,保障項目實施效果,指揮部全面落實專門綠化隊伍、專門設施、專門設備、專門管護隊伍、專門資金等“五個專門”荒山綠化造管推進機制。

漫步在兗州龍湖濕地公園,遠眺大片湖面,遼闊而清澈。耳畔時不時能聽見遠處傳來的鳥鳴,那是白鷺結伴而來,于泗河豐盈水草之中,游戲覓食。眼前所見之景,令人心曠神怡。

前些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泗河水質逐步惡化,龍湖濕地其實是另外一番景象:破舊的堤頂路,河岸的大片荒灘,裸露在水面的成塊沙丘,蘆葦、蒿草叢生,枯水期泗河河床幾近干涸……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尤其是自2017年和2021年中央對山東省開展的兩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來,泗河綜合開發不斷推進,泗河經歷著飛速的蝶變,先后完成了堤防工程、堤頂路工程、龍湖濕地工程、青蓮公園工程、馬橋濕地工程、花海彩田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以泗河為脈,以大堤為線布局的各濕地、公園,成了一張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馳而不息,只此青綠,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濟寧市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牢政治責任,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著力打造生態安全屏障,奮力描繪濟寧生態文明新畫卷。

來源丨《新安全》雜志

咨詢留言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